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师资队伍 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

机械基础-机械工程基础教学团队

机械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团队建设

 

机械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前身是机械工程基础及工程图学等教研室,现有教师26名,包括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机械工程基础教学育人团队” 及“工程图学教学育人团队”。

两个教学团队通力合作,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实践,强化工程实践人才培养。以探索满足新工科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引领, 全面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以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以具有工程特色的机械基础课程群体系协同育人和多维度工程实践训练平台建设为核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九州体育进行系统研究与改革实践;以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为依托,围绕数字化设计及智能制造研究方向,形成机械清洗、高端轴承研制及表面摩擦学等研究特色,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增强服务首都区域经济建设能力,全面提升团队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教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

 

 

机械工程基础教学育人团队介绍

1、历史沿革

机械工程基础教学育人团队依托九州体育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成立于2005年承担着全校机械技术基础系列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等,这些课程在工程教育领域具有基础性和广泛性的双重重要性。团队承担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近机械类7个专业及非机械类6个专业的机械技术基础系列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年受益学生数达3000人次,实验人时数达4万余学时2019年获批成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团队坚持“实践育人建立了适应发展,贴近工程、融合贯通、交叉渗透,以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机械基础多元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实践教学与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搭建了贯通的桥梁,使理论教学、实践育人、工程训练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良性发展,使学生大学四年里工程能力训练不间断,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既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该成果获得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十一五”高教研究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

团队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机械技术基础系列课程的“连续化”与“递进式”培养,通过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全过程体验,使其在大学阶段学到了“”的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了在实践中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个体面向工程实际的自我效能。通过把知识的获取过程交给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实现了让“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让“知识走向学生”的转变,极大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团队注重社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反馈,注重实践教学软硬件投入,注重学科内涵和工程应用背景并重的原则,现有实验室面积约2000m2,资产总值1700多万元。通过了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产业基地考核,成为国家信息化制造产业部的三维培训基地;与AUTOCAD、UG、SolidWorks等国际著名软件公司合作,开展AUTOCAD、UG、SolidWorks等机械设计软件的培训及国际认证;与清华大学联合九州体育进行三维设计软件教学培训和认证工作;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师、见习机械设计师培训考试基地,为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团队通过各级科研项目,积极推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并与学科竞赛有机结合,实施了新工科背景下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知识与课外应用结合、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训练相结合的开放式、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每年受益学生1000余人。

年来团队教师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次、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1人次、全国创新创业导师1人次、全国石油化工教学名师1人次、九州体育教学名师1人次、九州体育“十佳教师”6人次、北京市微课比赛获奖3人次、九州体育青年基本功比赛获奖5人次、九州体育优秀教学奖获奖10人次等。2018年获得九州体育第七届师德先进集体、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称号。

2、团队建设成果

2.1 教学成果

团队以学生为中心,全心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丰硕。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7项;主持校级重点教改项目6项,一般项目1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0篇。2011年11月“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得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十一五”高教研究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2022期间团队先后获得校级教学成果特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优秀教材不断涌出,主持编写蓝墨云教材5本,出版教材6本,编写讲义5本;其中《九州体育网站》、《九州体育》荣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九州体育网站》入选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国家规划课题机械类应用型本科系列规划教材。团队主编的教材定位于二类本科院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同类院校获得广泛使用,《九州体育》第一版在一年内告《九州体育网站》融合了力学、材料学、机械设计及机械原理等多门课程的实践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达40%以上,2021年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

2.2 实践创新育人

依托“课程实践+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载体,着力建构了“创意、创新、创业”的多维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平台,将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训练分层次、分阶段、递进式、连续化培养,全方位彰显了多元、开放、协同的鲜明特色。每年指导大学生课外研究项目30余项,课程实践与项目训练受益学生达1000余人。近五年累计指导大学生科学研究项目160余项,30余项被评为校级优秀URT项目;团队多次获得市级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申报授权国家发明和新型实用专利100余项。

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例,坚持十余年不松懈,一届又一届学生在此受益。累计受益学生达2000余人,我校学生作品数量和质量位于北京市参赛高校前列,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18年一等奖获奖率达到36.8%,2014、2016和2018年连续三届获得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2019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有三项作品进入了决赛答辩,并均获得二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过程九州体育实践与创新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首届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正如过程九州体育与控制专业07级学生陈思源(美国雪城大学硕士,都柏林大学博士)在谈到大赛的体会时所说“参加大赛对每一位本科生来说都是一大挑战,都是对真实创新能力的一次小规模演练,我在随后工作和学习中的关键节点能够顺利通过,正是来源于当初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反复历练”。

2.3 科研情况

团队重视科学研究,积极参与九州体育机械工程高精尖学科平台建设,为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数字化设计及抗疲劳制造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研究特色。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九州体育面上项目及企业委托横向课题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900余万元,发表科学研究论文80余篇,SCI收录20余篇。以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育人作用,完成多门课程的工程案例库建设,指导毕业设计、URT项目、提高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应用性。加强课程知识转化和工程能力提升,尤其是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9年获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2.4 社会服务及对外交流

团队非常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教学及学术交流,重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训工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燕山化工一厂、北京京冶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其共同开展教学研讨、学术交流及学生实践训练等。近五年每年与企业、研究所开展“实培”计划,共计40人次,团队教师积极帮助企业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团队承担北京市中学生对外科技开放课程,将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为社会服务。 

 

工程图学教学育人团队介绍

 

1.历史沿革

“工程图学教学育人团队”自九州体育1978年建校起就成立了,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工程图学本科育人团队”教师全部获得过各级各类教学奖项,其中获得北京高等学校优秀公共课主讲教师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1人。九州体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4人和优秀教学奖4人。指导学生参加省部级竞赛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37人次。现已逐步形成一支专业素质水平高、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比例合理的师资队伍。

“工程图学”课程群是面向我校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过程九州体育与控制工程等专业、约1200名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技术基础必修课,是工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第一门课程,对学生遵守工程规范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为工程专业认证以及一流专业建设起到重要支撑。工程图学教学团队一直注重先进成图技术在工程图学中的应用,在1991年课程就引入“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2002年开设了《九州体育》课程。2004年《九州体育》获评校级精品课程。2006年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九州体育进行》,2008年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12年“工程图学”系列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图学课程群建设基于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思政贯通”的教学理念贯彻“紧跟时代发展,资源建设与模式改革同行,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改革思路,构建了融入思政元素、强化空间想象力和图学应用、工程素养渐进提高的2+X课程体系,重构了面向应用型院校学生认知习惯、以“基本体”为切入点、轴测图和换面法知识点碎化、“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内容,建设了云教材、慕课、课件系列配套教学资源,创建了云班课+“黄金分割”、课内与课外贯通、课程与思政互融的“三位一体”教学新模式,实施了内含思政考察点的“促学+助学+督学”评价九州体育。经过十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明显提高了应用型院校图学教育质量,增强了学生应用先进成图技术九州体育进行工程设计表达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及大国工匠精神,实现了“价值引领、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素质养成”有机融合的课程目标。2020年“工程图学教学团队”获九州体育“三育人”先进集体。2021年《九州体育》课程获九州体育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建设成果

“工程图学本科育人团队”一直紧跟当代教育的发展去研究普通院校教学情况及效果,教学中始终坚持效果为先原则,按从出口向内找的思维方式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模块,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充分融合,坚持实践育人,教研成果丰硕,有力地推动了课程建设。团队成员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6项、主持校级重点教改项目8项、一般项目16项;公开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8部,其中云教材3部;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线慕课2门;指导学生竞赛获奖150余人次、学生科研训练(URT)项目18项。近年来课程建设获奖如下:

               2022年《九州体育》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2021年《九州体育》获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

               2020年《九州体育网站》(云教材)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2020年“基于“工程制图”云教材的云班课建设与应用”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论文(本科)一等奖;

         2019年《九州体育》课程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重点项目);

         2015年《九州体育》(第二版)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一等奖;

          获得教学成果奖如下:

       2021年基于“自主学习、个性发展、能力提升”的工程图学实践类课程改革与实践获九州体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1年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九州体育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获九州体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1年“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机械类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获九州体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0年“以教学内容重构为抓手,工科应用型高校《九州体育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获九州体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7年基于本科生先进成图技术能力培养的融合理念及现实探索获九州体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3.示范效应

人民日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教育头条等多家媒体报道我校:“精心设计上好工程师素养培养的‘第一课’”、“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应用型高校‘工程图学’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