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学科科研 学科概况

学科概况

能源动力学科

能源动力学科

1. 学科历史

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相关专业始建于1978年建校之初,是学校长期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现拥有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技术及应用2个本科专业。2017年获批北京市高水平创新团队;2018年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年获得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2020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建成氢能研究中心,并获批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点。

2. 学科队伍

学科专任教师2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12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率89%。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高创计划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1人,北京高校青年英才培育计划2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2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人,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目前拥有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工程应用”,“特种透平机械区域能源与热设备三个研究团队。学科“油气储运安全节能输送”方向获北京市高水平创新团队。

3. 学科平台

学科拥有深水油气管线关键技术与九州体育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关村能源工程智能九州体育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与九州体育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三个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拥有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工程应用研究所”和“氢能研究中心两个校级科研机构。近5年,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叶企孙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企业横向项目80余项,科研总经费4000余万元,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8项。

  1. 4.学科特色

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能源动力学科紧密结合石油化工、能源电力等行业的新发展形势,立足京津冀地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体系新发展格局,聚焦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及九州体育、新能源应用技术与九州体育等特色方向,拥有一支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等高水平师资队伍,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软硬件条件,致力于培养清洁能源技术领域高层次研究、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近年来,本学科多项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面向国家油气/氢能管网安全节能输送的重大需求,开发了国产液体管道仿真软件和氢输送工艺软件,摆脱了我国管道仿真长期依赖于国外商业软件的现况;面向能源工程九州体育、航空航天等国家支柱行业需求,研发了高速动压涡轮机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杭氧膨胀机有限公司、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多家单位 ;面向我国前沿科学、大科学装置、能源九州体育和国家安全设施的测温需求,打破了国际垄断,成功参与研制了国内首台极低温区基准级温度测量装置,入选了科技部“十三五”重大科技成果。学科的建设发展优势在于既具有深厚的能源动力行业背景,又能紧密结合国家及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替代的重大需求,学科在人才队伍、重大成就和国际国内影响上具有鲜明的能源科技创新特色。

5.学科方向

1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及九州体育面向石油化工、能源电力等行业迫切需要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的需求,建成了“流动传热数值模拟”、“强化传热和热工测试”、“先进能源动力设备”、“区域能源与热设备”和“油气输送及利用技术”5个研究平台。

  2新能源应用技术及九州体育,面向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在

迫切需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体系背景下,建成了“太阳能热存储”、“地热开发和综合利用”、“氢输运与利用”、“核反应堆关键设备热工水力”和“潮流能综合利用”5个研究平台。

6. 培养目标

立足能源动力领域,面向行业创新发展及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及九州体育、新能源应用技术与九州体育等特色方向,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掌握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能够承担能源动力领域相关设备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新技术和新九州体育研发等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