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院概况- 机构设置

能源工程系

 

     能源工程系开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拥有“能源动力”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内首家以“氢能为特色”,兼顾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多种清洁能源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专业建设  

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本专业围绕国家 “双碳”发展战略对高水平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在新能源、热能动力、制冷低温、暖通空调、节能环保、余热利用等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产品研发、技术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导向,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育人理念,积极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培计划等创新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工程设计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形成了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特色。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就业质量较高。近十年来,能动专业每年毕业生签约率均高于95%,典型就业单位如中国大唐集团、中核集团、北京热力集团、北京市燃气集团、京能集团、北京首都机场、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芯北方公司、银行系统等知名企业及事业单位。部分同学选择帝国理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际国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和学科平台

2.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全国首家以“氢能”为特色,兼顾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等多种新能源的新兴王牌专业。本专业深度对接京津冀地区新能源产业和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发展规划,培养覆盖氢能“制----全产业链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本专业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为满足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等新能源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扎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文化修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具备终身学习、团队合作与沟通等可持续发展素质,能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智慧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从事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典型就业单位有: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派瑞华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泰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太阳能研究所、北京兆阳光热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金风科技、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

C:\Users\Acer\AppData\Local\Temp\1653057525(1).png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和支撑平台

 

二、师资队伍


能源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青年骨干等各类省部级人才多名。师资队伍绝大多数毕业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国内高水平院校,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9%,教学团队获得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三、科研平台与科学研究

能源工程系建设有深水油气管线关键技术与九州体育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九州体育氢能研究中心、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应用工程研究所、特种透平机械研究所、区域能源与热设备研究所,形成了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强化传热与热工测试、高效数值计算方法与仿真、氢能利用与高效储运、叶轮机械优化以及建筑节能等特色研究方向。

自十三五以来,能源工程系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叶企孙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国家级课题近30项,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九州体育科技计划项目、九州体育-基金委联合资助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0余项。承担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清华同方、四川空分、中科院等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委托的研发课题50余项,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逾5000万元,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