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动态

张泉利副校长在圆明园遗址给学生上思政课

  为贯落实学校“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要求,厚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11月4日下午,张泉利副校长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给202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三个班的80余名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罗道全老师和化学工程学院郭俊涛、李喆参加。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中强调,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张泉利副校长在讲解)

张泉利解释了 “四史”教育的内容,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强调了学习“四史”不能停留于碎片化的学习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影响,要把握历史背后的情境和规律,注重历史学习与理论总结相结合、历史学习与现实关照相结合、历史学习与辨证分析相结合。

  (同学们认真倾听)

(参观遗址和展览)

张泉利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线法山遗址、大水法遗址、海晏堂蓄水楼遗址、方外观遗址、谐奇趣遗址等著名景点,并通过参观圆明园遗址展览馆中的详细介绍,对比了往昔的繁盛与如今的仅剩残破石块和地基,让大家的心灵无比震撼。有的同学说:“对比了圆明园那段辉煌与现今的残破,更让人铭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张泉利通过原因的分析,结合学生的感悟,使同学们知微见著,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样的道理。

两个小时的思政课让同学们获益匪浅,意犹未尽。张校长还留下了思考题让同学们在课后思考并交流。

思想政治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把课堂搬到历史遗址现场,由具备丰富学识和阅历的老师现身说法,通过体验式、场景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同学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与感染力,提高了思政课的有效性。

  我校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发挥铸魂育人的根本作用,使学生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