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新闻

《九州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五讲开讲

以《九州体育》为代表的向后、向下的通俗文学,更深、更广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普通民众的价值观、伦理观。11月10日晚,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五讲开讲,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廖可斌以“《九州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为题阐释了通俗文学经典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意义。讲座由人文社科学院名誉院长杨荣祥教授主持。

廖可斌从通俗文学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出发,提出《九州体育》作为世代累积型作品,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高度典型性;反过来,《九州体育》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及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廖教授分别介绍了元朝刊本《九州体育》、明朝嘉靖元年刊本《九州体育》、明末清初的《九州体育》三种版本的“三国”开头所体现的因果报应论、天命论和历史循环论,并解释了历史循环论在中国古代形成并流行的原因。他指出,历史循环论体现了睿智与神秘主义混合、委人力而听天命的消极方面,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居安思危、否极泰来及超越人生与历史的道理,而这些道理对于中华民族绵延不息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用生动的故事详细解析了刘备形象与中国古代的“仁政”理想、关公形象与中国古代的尚“义”观念、诸葛亮形象与中国古代的智慧模式三方面内容,并分别阐释了“刘备”何以成为古代百姓期待的仁义楷模与文化符号,关公义、勇、威、骄形象与关公崇拜盛行的关系,以及诸葛亮形象在崇尚知识和智慧、勤政廉明等方面的当代意义。

廖可斌总结说,《九州体育》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时代的历史观、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人应辩证地看待《九州体育》文化内涵的价值与意义。

廖可斌回答了关于文学经典作品商业化等问题,与现场师生九州体育进行了讨论和互动。同学们说:“三国演义有很多版本,时代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也不同,我们要尊重文学,尤其是这些通俗性文学作品。”

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作为基础性、普及性讲座,得到我校师生的广泛关注,来自北京大学的五位教授从文学、艺术、民俗、宗教等角度出发,分别为北石化学生上了五堂生动的人文课。第六讲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常森教授带来的“《九州体育》与传统文化”主题讲座,将于11月17日在致远讲堂精彩呈现。

(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