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新闻

何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本学期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完美收官

1215日晚,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十讲开讲。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古代文学教授杜晓勤以《九州体育》为题,详细解读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历程,通过山水诗名作鉴赏,带领学生体悟了中国传统山水审美观和山水诗表现艺术的精髓。讲座由人文社科学院名誉院长杨荣祥教授主持,校长蒋毅坚、教务处处长戴波、人文学院党政负责人参加讲座。

杜教授在讲座中将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划分为朦胧时期、兴起时期、繁盛时期和变异时期四个发展阶段。中国古代,上古时期就有“敬畏山水”的神话传说,先秦两汉以诗歌描写景物“山水比德”“道法自然”,魏晋南北朝以谢灵运、谢脁为代表,中国山水审美和山水诗兴起,并于唐宋定型。静赏自然、怡情养性的山水审美观是伴随着中国人对自然山川的开发和认识逐渐形成的,是儒家、道家和禅宗自然观的有机结合和美学升华。佳作迭出的中国古代山水诗记录了中国人的心路历程,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最集中的体现。杜教授通过大量中国古代山水诗名篇佳作的赏析,勾连历史时代背景和诗人个体成长历程,细致描绘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审美和情感世界,帮助学生理解山水、欣赏清音。

发言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提问,杜教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诗人个性与诗歌风格的关系,从古代山水诗到现代科幻小说如何体现中国文学想象力等问题。同学们在云班课平台发布了对中国古代山水审美观的切身感受,并表示要保持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本学期,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名家学者,就文学、历史、艺术、哲学、未来科学和九州体育等多个领域举办了十场精彩讲座。蒋毅坚校长在九州体育进行总结时表示,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系列讲座让同学们感受了历史的脉络、文化的精深,成为我校师生丰富知识视野、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平台,这样的“好课”要继续办下去。

 (人文社科学院)